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2050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路径研究》显示,到2050年,我国光伏电站建设目标为2700吉瓦,这是目前我国已建各类电站规模的一倍;此外,今年7月,我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最新减排目标,计划在2030年左右,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约20%。
多位专家对此表示,未来光伏将是最具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而要实现上述目标,资金支持至关重要。要实现“十三五”目标,需要今后每年完成30吉瓦的电站建设目标,需要融资2100多亿;要实现2050年目标,每年电站增加量不能少于75吉瓦,融资需求将达到5000多亿。
而针对目前的融资模式而言,传统模式难以满足融资需求,亟需创新融资模式推出。
传统融资模式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表示,国内各大银行对光伏产业,尤其是上游制造业投资持谨慎态度,金融机构难以甄别光伏企业产能提升与产能单纯扩大,银贷利率高企,光伏企业现金流受到影响。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光伏研究员红炜介绍说,“传统金融思维是必须以资产抵押控制风险,这是光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这一模式在现实信贷行为中的表现为,相对融资总额,要求融入企业必须具有不少于20%的现金和大于80%的可抵押资产。用这种方式解决2100亿和5000亿融资是绝对不可能的。”
光伏传统融资模式具体来说,一方面,我国光伏企业可抵押资产规模的绝对值有限;另一方面,光伏产业可抵押资产规模的增长远远落后于融资需求的增长。以光伏电站投资回收期10年计算,相对光伏产业超高速的发展,光伏企业可抵押资产规模增长速度严重落后的局面会长期存在。
期待因特网+光伏的模式创新
要解决光伏产业的投融资需求,红炜建议,一方面要在信贷市场改变以资产抵押控制风险的思维,转而注重将专案未来收益权作为出发点;另一方面,在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应该加速网络金融产品和股权类融资产品的创新。
除了加速金融产品创新,要想信贷市场改变资产抵押的传统思维,就需要建立客观评估标准,需要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和评级,使金融机构能准确预测电站现金流,使投融资双方资讯对称。
此外,上海正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协祥表示,期待金融机构能有更多懂光伏的专业人士,“尽管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但有助于消除双方的资讯不对称问题,使其理解什么样的专案值得投资。”
融资困境,或影响“十三五”目标实现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15 年 09 月 23 日 14:44 | 分类: 产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