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事出必有因,正解释了天合光能从美股退市所代表的背后意义。中系太阳能厂在美股上市的公司不少,但近年来接连传出有公司打算退市,且由领导厂商天合光能开了第一枪。论及中国厂商到美股上市又打算下市的缘由,其实代表着太阳能产业近年来的商业模式变化。透过SolarZoom对天合光能私有化一事的梳理,我们将更能从中看出中国厂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战略布局转变。
在美国纽约证交所(NYSE)上市的中国大陆厂商天合光能中国时间周二(3月14日)宣布已经就私有化交易与Fortun Solar和Red Viburnum完成最终协定和并购计划。作为合并的结果,天合光能不再是一家上市公司,成为一家全资子公司,并将从NYSE下市。
天合私有化进程梳理
天合光能于1997年创立,2006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15年12月,天合光能对外宣布,公司收到了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和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兴晟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合称为“买方”)发来的一封初步无约束性收购提议书(以下简称“提议书”)。
根据这份提议书的表述,买方计划拟以0.232美元每股普通股,或11.6美元每份ADS(美国存托凭证,每份“ADS”代表50股普通股)的价格,收购天合光能上市公司除买方已持有股份外的所有流通股,包括美国存托凭证形式的普通股。
2016年8月1日,天合光能宣布已经就私有化交易与Fortun Solar和Red Viburnum达成最终协定和并购计划。公司将被投资者财团以全现金交易的方式收购,交易对公司的估值约11亿美元,预计交易将在2017年第一季度完成。收购范围不仅有董事长高纪凡、公司CEO等高管持有的股份,还包括虽持有股票但没来得及撤出私有化交易的股东。
2017年3月9日,天合光能宣布,由于个人原因,朱治国辞去董事会董事、首席运营官和组件业务部高级总裁兼总裁职务,3月10日起生效,高纪凡将直接负责组件业务部管理。几天后,天合光能宣布已经就私有化交易与Fortun Solar和Red Viburnum完成最终协定和并购计划。
据业内人士透露,此次并购计划完成之后距离天合光能回归A股还有一段路要走。除了相关流程要完成之外,A股上市主要是通过IPO或者借壳的方式进行,相对而言,IPO所需时间久一些,一般需要两年,而借壳虽然说时间短,但该方式买壳的成本较高,并且涉及风险因素比较多。因此,天合光能回归A股还需要从时间、成本以及风险等多方面进行考量。
美股市场估值过低 国内市场更加有利
“当初国内光伏企业蜂拥至美国上市,无非是看中其良好的融资平台,但如今来看,美股市场对公司的估值太低,甚至已经丧失了基本的融资能力。”某投资人解释道。
这种转折点在光伏行业进入过剩周期后开始出现,再加上随后欧美连续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双反”(反补贴反倾销),一些美股光伏企业的业绩急剧下滑,股票价格跌至冰点,光伏中概股在美股市场上变得“不受待见”。晶澳太阳能、大全新能源、英利、中电光伏等都曾因股价达不到每股1美元而相继遭到退市警告。
“美国和欧洲资本市场不了解中国的企业,导致在美上市的光伏企业估值都较低。回归国内A股后,公司可以获得更好的估值,可以通过将股权质押给银行,获取更多的贷款,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如果继续留在海外市场,这些很难做到。”光伏行业专家赵玉文说。
随着天合光能私有化成功,将会加速光伏中概股私有化步伐,“目前国内光伏行业,由于光伏政策的鼓励,以及光伏电价补贴等因素进入全面回暖,众多光伏企业由此前重点布局海外市场转向布局国内市场。中概股光伏企业私有化回归A股后,无论是从市值、融资,还是布局国内市场都更加有利。”赵玉文进一步解释道。
晶澳、天华阳光均有私有化意向
近年来,中概股私有化的浪潮翻滚,尤其是进入2015年,趋势愈加明显。有数据显示,2015年一年间,中国概念股公司收到私有化要约超过12年总和。除天合光能之外,晶澳、天华阳光也都有自美股下市的声浪。
晶澳是光伏行业中第一家提出私有化的公司。2015年6月,晶澳发布公告称,收到董事长兼CEO靳保芳以及晶龙集团的“私有化”收购意向,每股拟收购价格为9.69美元,对整个公司的估值约为4.891亿美元。
成立于2005年的天华阳光也在2015年12月对外表示,由于股价过低,有意进行私有化回归A股。该公司在2015年7月21日,联合北汽集团、中骏资本对新三板公司环拓科技注资重组,并更名为北汽天华。重组后的新三板公司主营业务将包括光伏电站IPP、光伏高效电池研发和产业化推广,以及光伏发电产品的国际生产合作。此举被认为是为私有化回归A股借壳做准备。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曾表示,由于在海外上市的光伏企业市值普遍偏低,对于一些中概股企业而言,回归A股市场已经从过往的被动转向了主动。
(本文内容由SolarZoom光伏亿家 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