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形成的小高潮支撑了2017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光伏终端市场需求,某一线厂商的多晶270-280瓦组件在12月份报价2.8-2.9元/瓦。对于分布式光伏补贴下调的预期已成为行业共识,惯性驱动的抢装如期到来,在今年的抢装中分布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过去一段时间,关于分布式光伏电价下调的消息此起彼伏,针对调整幅度的报道从0.1元/千瓦时到0.12元/千瓦时不等,对于调整的时间节点也有不同的说法。近日,据悉,业内相关专家提出了2018年分布式光伏补贴按照季度下调的方案,每个季度下调0.02-0.03元/千瓦时。
630与1231:抢装背后的利弊
每次光伏标杆上网电价的调整都会因为设定的期限引起行业一次规模化的震动,从制造企业的出货量到光伏电站建设规模,无一不体现着这一决策对光伏市场的剧烈影响。
2013年1231的设定,青海、新疆等地光伏电站的冬季抢装至今仍让许多从业者印象深刻,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的光伏标杆上网电价的调整让制造企业赚了满钵,但同时,抢装带来的光伏电站不规范施工、供货商的坐地起价、产能的不均匀分配也给行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更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抢装也给了那些本应该在市场化的浪潮中被淘汰出局的落后产能死灰复燃的机会。上述对行业的影响,也将在以后的若干年中逐渐显现出来。
随着地面电站建设空间的萎缩,分布式光伏成为资本追逐的另一片热土。2016年底关于对分布式光伏下调的预期导致了当时的“抢备案“风潮,在年底近一个多月的时间,几大投资企业手中的分布式项目备案量达到GW级水平。
而在今年,补贴下调的预期又引起了一股安装热潮,加上户用光伏市场的崛起,作为主力受众人群的老百姓在经销商“明年补贴就降了,早装早划算”的引导下选择了尽快安装,这也是行业第四季度的市场常态之一。
但从省级补贴来看,2017年是部分有省级补贴例如安徽、河北等地方补贴的截止年份,对于在这些地方安装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的企业来说,抢装在情理之中。
实际上,关于1231调整分布式光伏电站补贴的消息,相关政策制定部门一直未透露过明确的方案,但行业内关于调整幅度以及节点的传言却久盛不衰。据知情人透露,有人曾承认过该消息是其故意放出,目的是为了冲击第四季度的业绩。
如果2018年分布式光伏电价调整按照季度逐步下调,那么抢装的节奏将会如何推进?一方面,投资商将抓住电价最高的第一、二季度进行抢装,由此带动的产品供应情况将与之前的抢装类似,但由于地面电站不参与其中,整体市场行情将优于之前的630抢装;另一方面,如果分布式装机再度扩大,增加对市场的话语权,那么也将倒逼产品价格的快速下调。实际上,2018年将成为价格厮杀的主战场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
分布式光伏将成为支撑2018年装机规模的重要部分
国家能源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为43GW,其中分布式光伏约为15GW,占比已经超过三分之一。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分布式光伏装机已经开始呈现量上的大比例提升。
截止2017年上半年各省分布式光伏电站累计装机情况
业内普遍认为2017年全年装机将超过50GW,相比于2016年的34GW,分布式光伏的大规模装机直接推动了今年超预期的规模装机。由于分布式光伏电站不占用指标,其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已经远超预期。
由于“十三五”规划中已经将未来三年的光伏电站的建设指标公布,所以2018年地面电站的指标已经明确,能否撑起国内制造企业不断扩大的产能以及全年的总规模预测仍需要视分布式光伏的发展速度而定。
不得不提到的是,分布式光伏补贴的下调实际上是针对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众所周知,全额上网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采用与大型地面电站相同的电价补贴方式,即按照标杆电价核算,所以这部分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补贴将与光伏电站标杆电价的调整一致。
而0.42元/千瓦时则是用于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实行全电量补贴。所以,上述提到的分布式光伏电价下调也是针对0.42元/千瓦时而言,这部分补贴的下调对于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影响将是最直接的,在我国目前的分布式光伏开发模式中,全额上网仍为主流,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比例较小。
但在户用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中,像北京等省市地区普遍要求用户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进行安装,按照目前户用系统终端8-8.5元/瓦的售价来看,0.42元/千瓦时这一补贴的下调将直接影响成本回收年限,进而对部分省市地区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户用光伏造成较大的影响。
近一年以来,我国光伏行业对于平价上网的进程正不断加快,补贴退出机制也是无法阻挡。一个行业只有真正依靠市场化实现自身发展,才将是一个可持续的市场。分布式光伏作为清洁能源中与电力体制改革密切相关的能源品种,在未来将扮演重要角色,补贴的下调也将加快平价上网的到来。
原文来源:光伏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