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应用领跑基地的优选结果公布,在5个标段中,正泰新能源以0.45元/千瓦时中标项目1,国电投以0.42元/千瓦时和0.43元/千瓦时的电价分别中标项目2、项目3,中广核太阳能以0.41元/千瓦时和0.43/千瓦时的电价分别中标项目4、项目5。
此前引起行业轰动的0.39元/千瓦时超低电价在此次基地优选中颗粒无收。自此,围绕首个领跑基地低价投标展开的热烈讨论终于有了定论。
相比于白城当地光伏标杆电价,此次中标的0.41-0.45元/千瓦时的电价降幅分别达到了36.9%和30.8%。对于最终中标电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还是比较偏低,但相对合理。
超低电价不利产业良性发展
本周,第三批“领跑者”计划的十大应用领跑基地招标优选工作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各企业申报的竞标电价也将陆续公布,基于各个基地的建设条件和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差异,是否会出现更低的报价还有待观察。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无底线的低价投标与光伏“领跑者”计划设置的初衷是相悖的。且超低价格将对产业链良性发展造成压力,并损害项目所在地方政府的利益。
超低价压力向下游产业链传导,技术升级受影响。企业以超低电价中标项目,为控制成本,必然会在之后的采购环节下调设备价格,而高效优质产品在技术、产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很难接受极低的价格,或将造成领跑项目不一定是最优质产品。而个别不诚信企业却可以虚假数据拿到订单后,在供应环节以劣充优,上述情况在前两次领跑基地建设中都曾出现过。
其次,尽管当前上游硅料、硅片降价明显,组件价格也随之下调,但辅材的价格一直呈上涨趋势。如随着双面双玻组件走俏,光伏玻璃现货价格上调,电缆价格也因铜价上涨而上升,辅材市场的变化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利润。整体而言,设备供应低利润将逐渐成为光伏业常态。
受到挤压的不仅是制造企业的利润,还有技术创新的空间。优质高效的产品是在大量研发投入的基础上产生的,随之而来的是较高的产品售价。以不合理的低电价中标,投资企业在设备供应商上的选择空间有限,很难保证所有产品都质量过硬,优质产品不能得到相应的利润也将限制研发投入,这样的结果对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都将产生负面影响,有违“领跑者”计划促进光伏发电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初衷。
建设期不确定因素较多
第一批和第二批领跑基地的运行监测数据还未公布,各家企业在竞标时承诺的转换率和系统效率是否实现?领跑基地的运行效果究竟如何?目前这些数据还不得而知,各家真实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通过领跑基地运行验证的结果尚不明朗。
本期领跑基地单体项目规模均在100MW以上,整体规模达6.5GW,再加上第二批领跑者部分项目将拖延到到2018年同步建设,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了解到,目前国内高效组件实际产能与宣传口径并不一致,PERC单晶,以及半片、叠片等优质高效产品可以量产的厂家屈指可数,有可能在密集建设期出现供货严重紧张的问题。
其次,领跑基地中标后的一系列后续建设手续皆需要当地政府的高度配合。超低价中标压低了基地经济效益,客观上必定会影响所在地方政府在基地建成后的收益,地方政府亏本推动申报示范基地的背后肯定有各种诉求。第二批领跑基地中出现变相涨价的现象已经证明建设过程中来自政府和当地民众的阻力尤为致命,而第三批领跑基地同样也存在相似的变数,如处理不好将在不同程度拖慢领跑基地的开发进度,甚至最终导致项目搁浅。
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获悉,除了我们此前《领跑有风险各方需谨慎》文中提到的青海省有可能加收城镇土地使用税、江苏泗洪基地加收渔业养殖费外,陕西渭南、河北海兴基地也口头告知投标企业,项目升压站、外接线路等建设费用拟提高到8000万—1.3亿元,江苏宝应也口头告知企业需考虑渔业养殖成本,这都将大幅增加基地项目的投资成本,企业在决定最终投标电价的时候必须把一些隐性成本计算在内。而项目在建成后的20多年寿命周期内,企业也必须与地方政府保持共赢关系。
小结
此前我们在《低价未必稳赢,光伏领跑者报价还真不只是钱的事儿》中明确指出,并不是最低电价就绝对能中标,白城领跑基地的中标结果也完全证实了我们的判断。
合理的成本预算、科学的投标价格是领跑基地能否良性运行的关键前提。领跑基地各项指标对行业发展方向具有引领作用,领跑项目通过竞争性配置形成的电价,已成为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的重要参考。本次领跑基地电价将对未来一年标杆电价调整产生一定影响,企业在竞标报价时应更加审慎。
在此呼吁即将参与第三批领跑九大基地开标的投标企业,领跑计划的核心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综合考量审慎决定,超低价不是中标救命稻草,很有可能是“饮鸩止渴”。
最后,用国家能源局对2017年光伏发电领跑基地建设提出的八字原则与诸君共勉:“善做善成、善始善终”。
来源:能源发展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