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 Magazine预测,2018年全球追日市场将有20GW的出货量;在去年美国SPI展会也可以观察到有80%以上的系统都在展示追日型支架,可见追日型发电系统几乎已成为建造太阳能发电站的首选项目。现在,全球更是将焦点放在双面发电模块搭配追日型系统的发电效益上。其中,甫获中美晶、国硕集团投资的BIG SUN (太阳光3566),早在去年上海SNEC全球太阳能展,即以双玻双面发电模块结合自家iPV Tracker双轴追日系统产生的高发电特点,从两千多家厂商中脱颖而出,获得大会认可的十大亮点奖。
分析BIG SUN专利产品iPV Tracker多年的案场实证数据,可以证实其发电效益比固定式系统多30%以上,加上客户针对双面发电模块的反馈实据,可以发现iPV Tracker搭载双面发电模块比搭载单面模块的发电量再多10%;也就是说双面发电模块结合于iPV Tracker的总体发电量可高于固定式40%以上,而这仅是架设在泥草地上的情况。BIG SUN合作的全球模块大厂客户还针对不同地表的反射实验,发现在草地或泥沙地的反射下,模块发电效益大约可再增加5%至10%、在白水泥地则可增至15%,若在雪地或水面甚至结合反光镜面材质的话,将可再增加20%至30%!换句话说,一座设置在水面上且搭载双面发电模块的iPV Tracker,其发电效益将高于固定式60%以上。
BIG SUN集团董事长、iPV Tracker发明人罗家庆进一步补充,“水占地球2/3面积,所以我们将iPV Tracker的结合延伸到水面上,友善利用这庞大资源”;在深水域中,iPV Tracker浮具型系统结合双面发电模块,架高3M以上、间距2.5M,能有60%的透光率与50%以上的发电增加量。而在浅水域或湖塘地区,则可以推出效果最佳的渔光共生方案,将H型钢基桩结合水泥打桩,结合超大11.6M桩距与6.5M总架高度,能提高透光率至70%~80%,结合双玻双面发电模块,总发电量较传统固定浮具型系统增加60%~75%。重要的是,如此友善的系统建造空间,能让渔民维持方便生产,更可整合自动化的养殖设备,确保100%的渔获产量。罗家庆表示“这也是我们继农业大棚后的另一产业应用整合”。
太阳光电的发电效益发挥至极依赖三要素——“倾角、高度和地面反射”。“倾角”是指发电系统拥有最佳角度来正面吸收阳光;“高度”则代表系统在搭配双面发电模块时有足够的空间让下方的日照可以反射和散射;而选择“最高反射率”的地面建造系统则可让整体的发电效益更加提升。除此之外,iPVTracker尚有可360度旋转达到精准追日和“避强风、避沙尘、避积雪、避盐化、避遮荫、避淹水、避光害”等安全优势。建造在反光材质或水面上,iPVTracker将大幅提升发电效益、降低每度电的成本继而成为地表上“水陆两用的发电新霸主”!
在全球布局策略上,BIG SUN更开启授权的新商机,除了五金电控与云端监控系统依旧交由公司生产外,授权商可自行生产iPV Tracker的钢构支架,透过本地生产直接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也可利用品牌的曝光度达到共同营销的效果。今年五月的上海SNEC展会(5/28-5/30)中,太阳光电BIG SUN (摊位:W1馆 #008)也将实体iPV Tracker结合两大龙头厂的高效双面发电模块共同展出,展现其高适应及高效的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