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531新政的一轮大洗牌后,光伏行业从百花齐放走向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局面。企业为了自救,除了技术创新降本增效外,大多走上了转战海外之路。
海外市场形式多变,如果在海外早有布局,加大海外市场投入,也许很快就能有所见效,即使面对美国、印度、土耳其等国家双反政策,也可以通过海外建厂的形式占据优势。如果是海外零基础拓荒,则需要从头开始,首先当地风土人情就很难应付,需要付出的代价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受的。
然而最难面对的是“价格战”,在海外光伏市场,“价格战“的身影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光伏行业奉行的“规模更重要”影响下。近期有业内人士爆料,某知名企业为了拓展海外市场份额,在印度部分地区的单晶销售价格竟然比多晶还低。
光伏大举进军海外
全球光伏产业在高速发展,国际能源署表示,在美国、欧盟和印度等新兴国家较为强劲的需求下,预计2018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仍较2017年增长3.5%,预计2018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为100.05GW,2020年将达到155.85GW。
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在当前国内前景不明形势下,海外光伏市场的发展潜力更为业内所重视。
近日,光伏组件出口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组件出货量高达29GW,较上年同期的19.6GW增长48%。从数据中可以看到,2018年前三季度,海外市场带来的增量达到近10GW。
国内光伏市场降温,海外市场成为重要增长点。协鑫集成CEO罗鑫表示,“国际性的合作是中国企业的第一个机遇,欧洲很多地区都已达到平价上网,明年海外市场会有40%-50%增长,规模可达到80-90GW。明年是海外市场爆发的一年,预计将有36-40个国家将进入吉瓦级装机规模。”
为了重视海外市场,隆基股份的业务部门架构由原来的“国内”和“海外”的简单划分,已调整为按照更细的市场大区进行划分。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表示,今年隆基股份海外业务销售占比达到30%,明年有可能达到60%。
国内各大光伏企业海外业务营收占比正逐步提升。晶科能源上半年出货近5GW,其中约80%来自海外市场需求。东方日升上半年出口销售额占比47.41%,比去年同期上涨2.55%,主要收入来源国为墨西哥和印度。
由于美国启动“双反”制裁措施,美国市场非常惨淡。数据显示,2018年1-10月份,中国对美国组件出口仅为2733万美元,同比下降90%以上。
特朗普政府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实施4年保障性关税,首年税率为30%,次年降5%,至2021年降为15%。在这一措施取消前,中国对美国的光伏产品出口都难有起色。
虽然印度也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制裁,对进口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光伏产品实施为期2年的25%从价税。但不少光伏厂商已筹划在印度设厂,得以绕过印度设立的贸易壁垒。
印度光伏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已成为除了中国、美国外的第三大光伏市场。今年6月,印度政府宣布将在2020年前将175GW太阳能装机目标提高到225GW,这使得印度成为全球光伏厂商眼中最受注目的新兴市场。
单多晶价格战
由于印度本土基本还没有光伏制造业,印度目前组件几乎都是来自中国进口。于是,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变得不可避免了。
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形成足够的用户规模,才能提升在市场中的话语权,并能实现产品技术层面的更新迭代。特别是对光伏企业而言,抢占规模变得尤为重要,而低价产品正是抢占市场份额的最佳武器。
最新公开数据显示,单晶硅片价格一直比多晶硅片略高,然而近期却传出印度部分地区某企业的单晶销售价格竟然比多晶还低的消息。某光伏企业印度市场总监对能见表示,在印度,价格是最受关注的部分,若价格大幅降低则非常利于抢占市场。
其实自“531”冲击之后,国内单多晶价格便因市场骤冷而被迫下滑,光伏产品价格更是集体暴跌。
以隆基股份为代表,截止10月22日,单晶产业链一年降价十次,单晶硅片价格从5.4元/降到3.05元/片,降幅43.5%;多晶产业链从4.7元/片下滑至2.17元/片,降价2.53元,降幅53.8%。
目前印度市场仍由多晶组件主导,但是随着单晶价格的不断降低,单晶组件的市场占有率在不断提高。组件制造商Vikram Solar表示,单晶和多晶各有优缺点,多晶一直是主流产品,且业绩经过了充分验证。但就单晶而言,最近的趋势显示市场份额有了大幅增长。
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曾表示,“单晶占比取决于市场规模,2019年相信单晶硅片产能将在70-80GW;如果市场规模只有100GW,那我们可以说单晶占比将是70%;如果市场超出预期,达到150GW,那么单多晶市场份额将会是50/50。”
单晶和多晶,关于价格和性价比的竞争讨论了许多年,行业人士对两者优缺点也都耳熟能详。上述企业印度市场负责人表示,就单多晶目前的市场现状来看,如果单晶真要做到比多晶成本低,起码还需要1-2年。若印度市场中真出现低价单晶项目,也只有特殊示范性项目才有可能低于成本价格去做,大规模推的可能性不大。
“低价“意味着让出利润争规模,虽能迅速攻关,但“价值”方为实现长远目标的关键制胜之道。如果因一味的追求产品低价,忽略质量,反而会降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和信赖,同时也会减缓企业创新节奏,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市场发展。
来源: 范明明 能见Ekn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