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国家主管部门正力推通过国家电网发行债券的形式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的缺口问题。
有消息透露,首批债券将覆盖”十三五“规划范围内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也就是所谓的前八批目录内项目,包括2017年6月并网的光伏项目、2020年底前并网的风电项目以及2018年1月前的生物质项目,预计规模在1400-1500亿元左右。
据了解,通过借债解决补贴缺口问题这一方案筹划已久,但鉴于未找到合适的操作方式以及涉及多方面利益博弈等原因,这一计划始终未能成形。
据知情人透露,在7月23日的相关会议上,本计划由国开行发专项债解决补贴的形式改为由电网公司发债来补给新能源发电企业,”但这种形式电网公司不一定能够接受,电网没这动力”。
但随后又有消息称,国家电网高层领导与财政部部长会面后敲定了这一形式,目前电网已经初步同意此种方式,但后续还需要进一步谈判。
根据相关数据测算,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将突破3000亿元。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在《发行债券彻底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支付滞后问题》一文中指出,按现行支付政策,2031年之前,风电、光伏项目,将只能拿到补贴总额的15%-20%。按这样的支付比例,项目的电费收入难以支付贷款本息。加之申报拨付流程繁琐,补贴资金的发放周期较长,很多可再生能源企业陷入现金流枯竭的危险境地,特别是民营企业处境更加艰难,部分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因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偿还贷款,出现了违约现象。一些金融机构因此收紧风电、光伏行业的信贷规模,进一步加剧了可再生能源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据了解,拖欠补贴超过10亿元的民企不在少数,其中最多的民企被拖欠金额超过百亿元,累计拖欠民企补贴资金超过千亿元。即便是央企也不堪重负,如龙源电力、华能新能源、大唐新能源、中广核新能源等被拖欠补贴都超过200亿元,2019年财报显示,这些企业的应收账款均超过了当期的营业收入。
可再生能源补贴支付滞后,不仅将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逐渐失去“供血”和“造血”机能,更有损政府信誉,使市场丧失投资信心。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亦会影响到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利于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六稳”和“六保”目标。因此,这一问题必须在“十四五”之前得到解决,企业才能轻装上阵,真正实现可再生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秦海岩认为,国家电网公司是首选的债券发行主体,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作为特大型央企,国网公司具备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社会信用,加上政府支持作背书,可充分提振市场对债券的信心,有利于支撑较大的债券发行规模,并做到低成本融资,从而降低债券利率。
二是国网公司具备债券资金使用的便利性和技术手段。国网公司是可再生能源电力收购和电价结算、电费收取(包括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收取)的主体。可再生能源补贴也是由财政划拨国网后,由国网支付给发电企业。国网公司开发的“新能源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业务深度融合的新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新能源云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各业务环节深度融合。目前,国网新能源云已用于今年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补贴清单申报和复核工作。未来完全可以依托新能源云平台,实现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收取,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电费结算,债券的偿还一站式完成。
三是今年年初《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共同发布的《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财建〔2020〕4号),明确了补贴兑付主体责任,“电网企业依法依规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及时兑付电价,收购电价(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超出常规能源发电平均上网电价的部分,中央财政按照既定的规则与电网企业进行结算”。
因此,国网公司有责任担负起发债工作,发挥中央企业“大国重器”的重要作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问题是行业翘首以盼的事情,对于即将进入全面平价时代的光伏、风电无疑是重大利好,光伏們也将持续跟踪此次计划推进。
文章来源:光伏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