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今年四季度,全球组件需求超过36GW,但组件供应只有26GW左右,近1/3的光伏项目被迫延迟并网。毫无疑问,玻璃供应就是光伏“木桶”的最大短板。
光伏玻璃为何如此紧缺?
与多位业内人士沟通后,索比光伏网将玻璃供不应求的原因总结为以下五项:
第一是部分新建、新改产能无法实现100%利用率。从玻璃企业的公告看,部分新建产能投产时间为今年四季度甚至年底,实际产出有限。即使是10月份刚刚投产的几处工厂,目前也处于产能爬坡阶段,良品率偏低,这必然会影响一部分产品供应。
第二是玻璃企业对双面双玻产品的应用前景过于乐观,结构失衡。众所周知,双面双玻组件采用的是2.0mm玻璃,而单面组件采用的多是3.2mm玻璃。此前在海外市场的带动下,市场需求多为2.0mm,但下半年国内需求以3.2mm为主。如果玻璃厂商此时调整产线,在增加成本的同时,也会影响最终产出,减少供应。
第三是全行业供应链匹配度偏低。由于各家企业都在推广自己的大功率组件,外形尺寸千差万别,玻璃厂商被迫准备上百种玻璃作为库存。如果A组件厂由于电池供应不及时暂停生产,B组件厂无法直接使用他们的玻璃,这种资源错配同样会限制光伏组件的供应。
第四是部分玻璃企业受环保政策影响,生产受限。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拟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等地39个行业(包含玻璃行业)进行限制,持续时间为2020-2021年秋冬季。
据业内人士爆料,天津信义产线(500吨/日),彩虹新能源的延安项目(850吨/日),南玻A迁西二期(700吨/日),唐山金信迁西产线 (2150吨/日),安彩高科安阳项目(900吨/日),山西日盛达(700吨/日),拓日新能源(800吨/日)等产能都在监管范围,对应组件产能6-6.5GW。索比光伏网与部分企业沟通后了解到,他们的污染物排放水平远低于国家要求,已经申请到当地的低监管资格,生产基本不受影响。即便如此,四季度玻璃供应也会低于预期。以清洁低碳著称的光伏产业居然会被环保政策波及,原材料供不应求,实在是一大奇观。
第五是个别玻璃企业和中间商采用惜售策略,加剧玻璃短缺。此外,部分一线组件品牌与玻璃企业签有长约,供应难度不大,但如果提货不及时,也可能影响市场供应,造成玻璃价格上涨。
综上,索比光伏网计算得出,四季度玻璃供应量对应26GW左右组件产品,但这根本无法满足全球市场对光伏组件的渴求。
组件需求远超预期
进入四季度,全球光伏组件需求大涨。若在平时,众多企业可能会欢欣鼓舞,但此刻,他们只会感到力不从心。
从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020年光伏发电项目国家补贴竞价结果看,今年入围的竞价项目平均补贴强度只有3.3分/kWh,其中补贴强度低于2分/kWh的约14GW,这部分项目在年内并网的意愿比较强烈。加上户用、工商业分布式的需求,四季度仅国内组件需求就会达到18GW以上。
放眼全球,四季度36GW的预测可以说相当保守,其中至少1/3的组件需求无法满足。考虑到一线企业的海外市场占比都在70%以上,要求他们停止向海外供货不太现实,国内企业“受委屈”成为必然。据透露,国电投、大唐、华能等央企已经到货的组件不足招标规模的30%,个别二线厂商只给客户提供了订单量1/10的组件产品。
面对下游客户的不解,有组件企业负责人指出,他们已经调高国内销售占比,但海外市场不容忽视。“光伏已经成为我们的国家名片。如果出现大面积撕单,中国企业的信誉不复存在,受影响的绝不只是光伏行业,成为能源输出大国的梦想也必将化为泡影。”他强调,无论上游还是下游,大家都是可再生能源从业者,没必要为一时的需求闹不愉快。“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光伏投资企业如何应对?
根据多家企业提供的资料,到今年年底,国内光伏项目的组件需求缺口仍在6GW以上。由此判断,原定年内并网的竞价项目至少一半无法按时并网。
受供求关系影响,当前一线品牌组件价格始终保持在1.55元/W以上,高效产品现货价格达到1.65元/W.正如智新咨询分析师所说,从630到1231,这种所有项目都集中在同一时间并网的管理方式,不仅会造成产品需求过于集中,价格偏高,同时也会拉低项目收益。对业主而言,这样的结果绝不是明智之选。
为了完成清洁能源投资任务,相关企业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甚至有人打算高价采购现货组件。对此,索比光伏网认为,投资企业可以向中广核新能源学习,优先保障一些补贴强度较高、收益可观的项目,确保其纳入国家补贴范围。至于那些补贴较低的项目,可以考虑明年并网,或改为平价上网模式。从投资收益看,如果上网电价下调1分钱,只要明年组件价格降幅超过0.1元/W,项目收益率就不会下降;如果组件价格能回到今年最低点,延期并网的办法甚至可以带来额外收益。
当然,投资企业的行为也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据悉,包括陕西、宁夏在内的多个省份都出台了严格的管理政策,如果相关企业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电站全容量并网工作,可能受到一定期限内禁止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处罚。在此,我们呼吁地方主管部门根据行业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方案,在充分利用消纳空间的同时,给予投资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尽可能降低光伏度电成本,顺利通过平价上网前夕的最后一次大考。
曙光初现!玻璃产能有望解决?
无论是9月在安徽芜湖召开的首届光伏玻璃产业链协同发展高峰论坛,还是工信部近期正在征求意见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修订稿)》,都明确指出,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平板玻璃(含光伏玻璃、汽车玻璃等工业玻璃原片)项目。确有必要新建的,必须实施减量或等量置换,制定产能置换方案。
不过,相关领导已经表态,本次修订一是对现有政策不明确的内容加以修订,补充完善,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对政策出台至今操作中的变化予以吸纳;三是随着形势变化,调整原有管理办法中不适应内容,例如置换比例的调整,进一步缩小置换的产能范围。
由此看来,光伏玻璃有望脱离平板玻璃分类,执行单独的管理政策,相关企业的扩产也会更加自由,充分降低各项成本。有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多家玻璃企业已经按照未来的管理政策进行产能布局,预计2022年即可投产,满足约60GW光伏组件的需求。随着玻璃供应不再紧张,光伏系统成本和度电成本也能进一步降低,为实现“2030年之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两大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章来源:索比光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