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分布式光伏尚未脱离补贴依赖。2018年“5·31”政策发布后,我国光伏补贴开始下调。按照今年的最新文件,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户用分布式光伏补贴分别为每千瓦时0.05元和0.08元。虽然较上年下降超50%,但仍享受国家补贴。
“光伏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为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扫清了道路,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分布式光伏的投资价值。在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分布式光伏将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世江在第四届分布式光伏嘉年华上表示。
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达187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为866万千瓦,占比46.31%,不断缩小与地面光伏电站的差距。但截至目前,“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户用分布式光伏仍享有每千瓦时0.05元和0.08元的补贴。在光伏发电距离平价上网只差临门一脚的情况下,分布式光伏应如何面对平价上网新挑战?
拓展应用场景
在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常务副会长陆川看来,近年来,我国分布式光伏发展迅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其占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的占比从2015年的不到10%提升至目前的40%以上。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员时璟丽表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新目标对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按照行业内的预测,未来5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以7000万千瓦/年的速度增长,那么每年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3000万千瓦/年,市场空间较大。
“随着光伏全面实现平价上网,拓展分布式光伏的应用场景将是扩大规模的关键因素。”时璟丽说,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可再生能源展望》,考虑建筑、铁路、高速公路、水面、农业设施等,光伏的应用潜力超8亿千瓦。
在政策支持下,建筑正在成为光伏企业的新发力点。以北京为例,11月底,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与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发电系统推广应用的通知》,明确设定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补贴标准。今年以来,正泰新能源、晶科科技、隆基股份等都先后推出了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上马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
王世江直言,分布式光伏发电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后,各种应用场景将支撑其形成更大的市场规模。
推行市场化交易
一直以来,补贴是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多位光伏企业高管告诉记者,分布式光伏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民众接受程度密不可分。在光伏发电成本尚在高位之时,补贴是吸引用户安装光伏的重要因素,因此前几年的分布式光伏市场以工商业用户为主。随着价格的持续降低,普通民众也开始可以接受光伏电力,市场开始从以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为主转向户用分布式光伏。
但截至目前,分布式光伏尚未脱离补贴依赖。2018年“5·31”政策发布后,我国光伏补贴开始下调。按照今年的最新文件,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户用分布式光伏补贴分别为每千瓦时0.05元和0.08元。虽然较上年下降超50%,但仍享受国家补贴。
随着光伏平价上网逐渐临近,如何持续提升分布式光伏的经济性,建立可行的商业模式是该细分市场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元一能源副总裁陆少聪认为,分布式光伏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容易造成技术风险、商务风险和法律风险,还可能导致项目融资困难。
为此,一方面光伏企业应加大分布式光伏专业产品研发,不断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业内正在探索分布式光伏市场化交易。“隔墙售电”是目前的试点模式,即允许分布式项目通过配电网将电力直接销售给邻近的能源消费者,电网公司就输配电服务仅收取“过网费”。虽然由于过网费界定问题,项目成果有限,但在政策的推动下正在“破冰”。
适应电网需求
此前,在体量有限的情况下,分布式光伏被看作是产业的配角。“5·31”政策发布后,“调结构”成为现阶段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目标之一,集中式光伏和分布式光伏的装机占比逐渐趋于平衡,分布式光伏开始走上更大的发展舞台。
而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挑战。国家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裴哲义表示,大量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一是降低了电网的抗干扰能力,二是改变了配电网的形态,使其从无源状态发展为有源。
裴哲义认为,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接受能力就要增强电网的灵活性。比如进一步对火电进行灵活性改造,或加强储能发展等。
针对分布式光伏项目,配置储能成为可行性较高的方式。今年以来,多家企业以“光伏+储能”为切入点发布产品,以实现在用电侧对电网形成一定支撑。
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冯凯辉指出,随着分布式光伏对电网的影响不断加大,未来需要对分布式光伏项目实现可观、可测、可控,对分布式光伏项目进行模式化管理。
冯凯辉总结,未来分布式光伏有三大发展趋势:一是从规模总量上看,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占比将大幅增加;二是从物理形态看,分布式光伏发展呈现分布广泛化、多元集成化和管理平台化趋势,“光伏+储能”等形式将逐步推进;三是从市场定位看,分布式光伏不再是简单的电源角色,正与市场化改革深入融合、相互促进。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