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上午,湖南省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新闻发布会在长沙召开。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童旭东发布新闻。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罗安,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孟庆强,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茂林,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所长龚杰洪,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李小松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姚伟红主持发布会。
湖南省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童旭东重点介绍了“十三五”以来省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的总体情况和进展成效,以及2020年度立项项目情况和下一步打算。
其中,“大规模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重大专项,被列入湖南省两大科技重大专项之一,财政支持经费4200万元。
据了解,该项目对接国家清洁能源战略,针对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稳定性差、消纳困难、对电网冲击大、抽水蓄能效率低等问题,研发大规模储能系统,建立储能电站,开发智慧管理系统平台,研发交直流平稳换相和电网电压稳定的技术与装备,并开展试验示范,解决湖南电网“强直弱交”等结构性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推动省储能技术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孟庆强在接受媒体提问时表示,截至目前,全省风、光新能源装机规模965万千瓦,占装机总规模的21.1%,在推动全省低碳发展中发挥了引领和表率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湖南省能源电力需求持续增长,清洁能源消纳难、电力供应紧张等问题日益凸显。
孟庆强预计2021年将弃风14.44亿千瓦时、弃光3.36亿千瓦时,实施储能重大专项,大力发展储能,在用电低谷时段将原本不能消纳的“弃风、弃光”存储起来,并在高峰时段释放,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促进湖南省能源清洁转型。
另一方面,预计“十四五”期间湖南最大电力缺口达800万千瓦以上,引入外来电是全省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祁韶直流投运后,湖南进入特高压时代,但由于湖南电网“强直弱交”特性,祁韶直流稳定运行必须有相应火电机组旋转备用作为支撑,限制了祁韶直流的输送能力。实施储能重大专项,大力发展储能,相当于在电力系统中配置大型“充电宝”,既能在用电紧缺时段提供有效电力支撑,极大缓解电力供应能力不足问题;也能显著增强电网事故备用能力,释放省内火电机组产能,切实保障能源电力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罗安介绍,实施储能重大专项,湖南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一是产业聚集效益明显。初步形成了基础原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储能产品→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循环回收再利用,形成了具有一定优势的储能产业链。
二是产业结构和产品优势不断增强。我省储能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的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和产能居全国前列;退役电池梯度利用与循环回收再利用有一定优势。
三是应用示范初见成效。湖南省电力公司已建成多个储能电站,装机规模已达12万千瓦时,近期在建规模达12万千瓦时,储能装机规模位处于全国前列。
针对湖南省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中难点和痛点问题,储能重大专项重点开展三个方面的创新和推广应用工作:一是开发先进的长寿命、高倍率,循环次数高的锂离子储能系统和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提升企业研发大规模储能系统的能力。二是研发高性能的储能并网设备,完善储能并网规范,解决储能与电力系统互动能力不够的问题,实现储能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三是尝试在商业模式上做一些创新,提升储能的获利空间,促进储能的商业化应用。
同时,专项将充分挖掘湖南电力储能市场潜力,推动新能源+储能发展模式落地实施,促成一批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示范工程建设,带动储能技术进步,打造储能先进制造业高地,助力“三高四新”发展战略实施,推动储能产业发展。
来源:储能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