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产品链在2015年有了明显成长。从硅片品质提升、浆料材料与配方的进步,到转换效率更高的电池与输出瓦数更高的组件,目前多、单晶主流60片电池片组件的输出瓦数已分别来到260W与275~280W。
在组件端,除了瓦数持续上升,产品也逐渐从3 栅(3-busbar)转移到4栅(4-busbar)之外,2015年起最受瞩目的,莫过于各大太阳能厂纷纷在全球太阳能产会中所展示的双玻组件。
双玻风潮兴起 2015展会能见度高
顾名思义,双玻组件以玻璃取代一般组件的背板与铝框,正面与背面都采用玻璃封装。早期因光伏玻璃的价格、强度、重量、透光度等方面的限制,双玻组件对比一般组件而言,表现并不突出。但随着光伏玻璃厂商逐渐推出价格有竞争力、透光度更好的薄型玻璃,加上天合光能、阿特斯以及比亚迪等企业的登高一呼,2015年,双玻组件瞬间蔚为风潮。
从2015年参展的双玻产品来看,目前主流双玻组件多采用正反面2.5mm的玻璃,产品保固从一般组件的25年延长至30年,且主打无背板、无边框带来的各种优点,可进一步提升组件的可靠性,结构的改变也让组件未来的成本下降更具想像空间。
一般组件的背板须面对粉化、透水、紫外线等问题,例如再好的背板还是有每天0.92~2.0g/平方米的透水率,若使用玻璃则能彻底改善透水。同时,玻璃较传统背板耐磨损、抗腐蚀,且玻璃的强度较高,可降低蜗牛纹的开裂问题。双玻组件也降低热斑效应造成火灾的风险,使防火等级提升。而无边框设计则能从根本上杜绝PID的现象,也能更有效阻止EVA老化。另外,组件边缘积灰、积水的情形减少,相对也能使发电量更稳定。
双玻组件的市场:农、渔光互补应用
双玻组件虽不是新产品,但在去年确实打开了市场。EnergyTrend统计,中国厂商在2015年双玻组件的发货量就成长至800~900MW左右,天合为最主要的供应商,占了总发货量一半左右;阿特斯、比亚迪则紧追在后。另外,亚马顿、晶澳、辉伦、晋能等也都是中国主要的双玻组件供应商。
上述出货不少用于中国西部的大型电站。其中,最大的单体双玻组件地面电站为西双版纳的茶园太阳能项目,第一阶段共安装了51MW的天合光能双玻组件,预计最终将安装100MW的双玻组件。日本及欧洲也有部分大型电站采用双玻。
双玻组件因耐盐雾,因此十分适合沿海地带的电厂安装使用。此外,双玻最大的优势在于透光性佳,正好能与中国蓬勃发展中的农光、渔光互补项目配合,故EnergyTrend预期今年双玻组件在中国地区的发货量将有明显的成长。
重量与成本等问题仍待时间考验
展望未来,双玻组件若要打开市占率,仍有部分问题尚待技术进步来克服。例如,虽然双玻组件防火性较佳,但正反两面都使用玻璃,意味着重量将比一般组件更重,难以应用于屋顶型电站。另外,因没有铝框的保护,双玻组件对风压的耐受度仍有疑虑。用于固定双玻组件的夹具是否会产生毁损、变质等问题,也仍待时间考验。
但整体而言,最重要的仍是要提高双玻组件的性价比。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因整体产业需求火热,光伏玻璃也相应涨价,间接提升了双玻组件的成本;但长期来看,若使用双玻组件的企业持续成长,将能再度压低光伏玻璃的价格,进而提升双玻组件的价格竞争力。
目前看来,双玻组件的价格约在RMB 4.2~4.3/W (US$ 0.545~0.56),仅比一般组件高出RMB 0.2/W 左右,今年因有更多制造商将投入双玻组件的量产,EnergyTrend也预期今年双玻组件可达到总组件需求的5%,有望带动价格差距进一步缩小。若双玻组件能持续提升至二~三成左右的市占率,玻璃厂商的规模经济将能让成本降至与一般组件相同,届时产业的主流组件占比又会呈现不一样的风貌。
(本文同时刊载于 PV Magazine 2016年3月号刊)